人工智慧在工作場所採用和應用研究議程和影響

AI企業策略

人工智慧在工作場所採用和應用研究議程和影響

人工智慧在工作場所中的作用:問題與回應

本文延續之前〈人工智慧在工作場所採用和應用的前因與結果:社會技術系統理論視角〉(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dop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workplace: the socio-technical system theory perspective.)的文章。

該研究提到人工智慧(AI)在工作場所中的問題與回應。以下分別以個人、組織和就業三種層面進行說明。具體問題如表1、表2、表3所示。

表1 個人層面問題

個人層面:
AI
和培訓、績效、回饋和員工體驗
應用
AI
時,組織如何幫助員工適應新角色?

學習和訓練如何幫助避免員工對
AI
和科技的抗拒?

組織如何改善員工使用
AI
的體驗?

如何減少員工因
AI
採用和應用而產生的自動化焦慮和壓力?

應用
AI
時,可以應用哪些指標來追蹤員工和顧客評估的績效?

如何建立和發展員工和客戶對
AI
的信任?

如何利用
AI
確保員工之間有效的內部溝通與協作?

如何建立適當的獎勵和激勵制度來促進員工創新投入?

資料來源:Yu, X., Xu, S., & Ashton, M. (2023).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dop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workplace: the socio-technical system theory perspective. Information Technology & People, 36(1), 454-474. https://doi.org/10.1108/ITP-04-2021-0254

表2 組織層面問題

組織層面:
AI
與組織設計
組織如何發展適應力來管理不斷變化的工作場所環境?

組織獲得競爭優勢的最佳商業模式是什麼?

如何創造一個擁抱開放和改變的文化?

人類和自動化如何協作並為組織共同創造價值?

如何建構有效的
AI
落地內部管理機制?

如何準備充足的技術資源(例如
AI
技術和軟體)來促進創新?

新科技的引進如何影響工作流程?

如何建立有效的人才機制,打造一支有能力的
AI
專案團隊?

高階主管如何在
AI
採用過程中有效管理變革並支持員工?

組織如何建立技能提升和再培訓機制,讓員工為
AI
的採用和應用做好準備?

資料來源:Yu, X., Xu, S., & Ashton, M. (2023).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dop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workplace: the socio-technical system theory perspective. Information Technology & People, 36(1), 454-474. https://doi.org/10.1108/ITP-04-2021-0254

表3 就業層面問題

就業層面:
AI
與就業
AI
如何影響未來就業?

AI
如何影響員工從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感?

需要什麼樣的教育來幫助年輕人為未來進入勞動市場做好準備?

不同層級的員工如何受到
AI
的影響?

如何避免
AI
帶來的潛在就業不平等?

AI
和自動化將如何影響工作的可持續性?

可以採取哪些企業社會責任措施來改善就業機會,跟上科技進步的腳步?

資料來源:Yu, X., Xu, S., & Ashton, M. (2023).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dop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workplace: the socio-technical system theory perspective. Information Technology & People, 36(1), 454-474. https://doi.org/10.1108/ITP-04-2021-0254

1.個人層面

該研究指出,為確保員工跟上發展步伐,組織應提供教育訓練,使其發展核心技能和履行工作職責所需的能力。不同角色所需的具體技能和能力尚未明確,這使得開發有效的教育訓練變得更加重要。

此外,培訓應結合傳統和創新工具,以幫助員工克服對使用AI的抵制。保持員工之間的有效內部溝通和協作至關重要。然而,並非每位員工都熱衷於使用AI和技術,可能會產生不信任、壓力和焦慮,進而導致反效果的工作場所行為。

企業應該設計新的指標來追蹤員工績效及其體驗,例如開發根據員工對AI任務改善流程的實際貢獻指標。這些調整後的指標提供有關員工評估的相關信息,並有助於制定新穎的激勵計劃。

2.組織層面

該研究指出,企業在導入AI時應謹慎處理對員工的影響,以最大程度實現其優勢。合理應用AI可提高效率、降低資本投資,全面改善員工福祉。

高階管理者應成為AI應用的主要擁護者,提供支持、建立內部管理機制、構建人才機制並打造卓越的AI應用團隊。

組織積極引領變革,調整組織文化,視AI為競爭優勢資源。公司定期評估業務模式,尋求與現有模式相輔相成的做法,最終建立混合的商業模式,以創造價值。

在這轉變中,領導力至關重要,企業應關注人類和AI的協作,為組織創造價值。

3.就業層面

該研究指出,AI帶來的組織變革改變了員工角色,也消失了許多傳統工作,可能引起員工不確定、焦慮和抵抗。同時,企業應鼓勵教育訓練,將AI視為技術進步工具,而非取代人類。

政策制定者應該評估背後所需的技術和能力,調整教育計劃,保護就業可持續性。企業應建立技能提升和再培訓機制,同時推動企業社會責任,創造與技術同步的就業機會。

最後,由於AI已改變工作場所的性質,領導者在管理員工和做出決策方面變得至關重要。

羅凱揚(台科大企管博士)、黃揚博(海豚AI學院創辦人、臺大商研博士班)

資料來源:Yu, X., Xu, S., & Ashton, M. (2023).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dop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workplace: the socio-technical system theory perspective. Information Technology & People, 36(1), 454-474.

推薦課程